尊敬的用户,您好!

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(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)。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,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(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)。
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中心>媒体关注

广西隆安都结乡:校地携手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骨碎补产业助力大石山区绿色发展

来源:隆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:隆安县融媒体中心 日期:2025-04-02 点击数:
分享到:

当下,正值春耕种植的紧要关头。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派驻帮扶的都结乡念潭村与欧里村,村民们完成耕地播种后,又马不停蹄地走进石山之中,开展中药材骨碎补的种植工作。这种生长在喀斯特地貌石缝中的中药材,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。

隆安县大石山地区90%以上为石山地形,属于喀斯特地区,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,当地的农业生产很难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。为此,广西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专业优势,深入调研野生中药资源,提出了在石山上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的新思路。

“以前经常挖点骨碎补到乡里卖,但没想过能整片种植,看了第一书记试种的骨碎补,不占耕地而且管护简单,觉得这条路可致富,就报名种植了。”正在劳作的村民许大叔笑着说道。

校地合作,推动规范化种植

“骨碎补适合在喀斯特地貌的林下石头上,或者树干上生长,非常适合在我们隆安县山多地少的乡镇进行产业开发。种植骨碎补不占用耕地,且耐旱耐贫瘠,管护简单,市场需求大,前景好;是我们在石头缝里找‘黄金’,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。”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黄荣韶说道。

此次产业发展模式创新,不仅注重科研结合,更强调与产业实际需求对接,发展紧缺药材。自2023年以来,广西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和驻村第一书记组成工作队,多次深入隆安县大石山地区开展实地调研。通过对土壤、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,最终选定骨碎补作为当地特色中药材种植品种。开展校地深度合作,以“大学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形式,在种植条件适宜的都结乡打造骨碎补规范化种植基地,通过样品鉴定、科学选种、标准化种植、创新育苗等方式,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。此外,基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,确保产品销路畅通,并打造区域品牌。

亮点纷呈,助力乡村振兴

目前,都结乡的骨碎补种植已初具规模,预计未来三年内,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00亩。念潭村通过打造宣传阵地,向村民普及骨碎补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,由党员带头种植推动规范化种植;欧里村利用闲置教学基地进行种苗培育,有效盘活了村内资源,目前已通过扦插育苗方式培育了20万株骨碎补幼苗,并积极拓展育苗空间。同时,两村在提质增效上作文章,联合专家团队攻关高品质种苗,并优化提高管理技术,旨在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,探索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
9648a4c67f734ee382185f382fca8752.jpg

骨碎补产业的兴起,不仅为隆安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,也为大石山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在校地深入合作下,通过科学规划、规范管理和长线发展,中药材产业正逐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助力乡村实现经济繁荣、生态宜居、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。

Baidu
map